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

[推薦] 特立獨行的母語戰將 文/李喬


母語的復振,要達到能夠書寫詩、散文、小說,才算確立。十多年前台灣的福客母語,很難想像有這樣一天。近兩年來「母語創作比賽」作品群已然證明,今天獲得初步成功了。

這個成果要歸功基礎的,非制式專業的一批「母語戰將」,懷一股「悲劇意識」默默耕耘的花果。站在客家台人的角度看,我客家母語的推動,幾乎只在福台語朋友刺激、鼓勵、訕笑中,學步跟上來的。回首以觀,應向福台朋友致敬感謝。

在推動福佬母語眾將官中,陳昭誠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人物。此人非科班出身,其古籍古典的熟悉,字詞音韻的知解,教人十分「震驚」。另外,那份熱情浪漫,寬闊胸襟,更令人感佩。

昭誠的母語詩、倪仔歌,音韻自然流暢,一片天機。此人的另一本領是:職業級的花腔tenor─唱得蕩氣迴腸,於是聽者心曠神怡,或熱血奔騰。這是推廣母語的高招。

在嚴肅的母語研究─音、詞、語法方面,昭誠專治字詞的辨證;查源流,梳變易而歸於正確字詞語彙的確認。這是吃力又開罪盈庭的苦差事,此人卻甘之如飴,「笑罵由人」。這是豪氣擔當,也是信心的展示。就母語運動的全程而言,「啄木鳥」,特立獨行的母語戰將是絕對必要的。個人相信,台灣母語運動的歷史長河上,陳昭誠會是一個標幟。

李喬 2009.12.25  玉泉居



李喬(1934年6月15日-),本名李能祺,另有筆名壹闡堤,台灣苗栗縣客家人。不過據張良澤《四十五自述》書中所述,先祖本非客家人。因為從小住在客家庄,養祖母是客家人(銅鑼李家),非常疼愛、視如己出,也非常熟稔客家話。雖自認為是「客福佬」,但廣獲客家人普遍認同。李喬是國家文藝獎第十屆文學類得主,並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。其文學著作《寒夜》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,是首部被拍成客家語連續劇的作品,由台灣公共電視台監製的「公視文學大戲」之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